当前位置:
发布时间:2025-04-05 06:32:53
蓝图已经绘就,奋进正当其时。
航线常态化运营后,预计每年将为黄骅港新增集装箱吞吐量5万标箱。今年4月28日京杭大运河全线通水,大运河开启新篇章。
为传承好铁狮文化、旧城文化,2019年,沧县投资2.2亿元建设了沧州铁狮与旧城遗址公园。沧州是全国最早开展评选身边好人的城市,每年一届。河北日报记者 张昊摄渤海之滨、运河之畔,浪花激荡河北搭建了以数字河北 智慧燕赵为主题的展馆。健康码+出行只是冀时办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功能中的一项,所有与群众生活最密切的服务选项被放在了冀时办的显要位置:扫一扫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将用户有关信息与政务服务网业务协同,实现线上线下融合,还可核验电子证照。
河北数字化发展最新成果一经亮相,就受到关注。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持续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着力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充分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带有河北元素的数字化成果一经亮相就备受关注。社员发生不孝顺老人行为,年终分红一次性给予老人,本户不参与当年分红,情节严重者可给予连续3年不予分红处罚 这是王汉沟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社员守约的一部分内容,王汉沟村的乡村振兴新模式不仅仅是经济上带领村民致富,还包含了村庄治理、村民精神风貌等多方面的内容。
在王汉沟村参加夏令营的孩子们快乐捕鱼。为了吸引客商来村里收购水果,2013年王汉沟村举办了首届桃花节,没想到一下就火了,好多客商都知道了我们村的黄桃,来收购的价格比收购站给得还高,而且不光客商来了,还来了好多游客。王艳玲家是第一批入股的,就是用我们家那6间老房子入的股,房子也不知道多少年了,反正我30多年前嫁过来就有,后来盖新房老房子也不住了。王艳玲没想到乡径公司要把自家老房子改造成民宿,自家一分钱不用花,房子产权还是自己的,年底还能分红。
王殿和对20年前那场猪瘟至今记忆犹新,村民养的猪成批成批被处理,村民们损失惨重。记者 刘旭伟 摄精神也要富裕起来社员出现打人、骂人、酒后滋事等任何不文明行为,发现一次双方各扣100元。
鲜活的例子在眼前摆着,村民入股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如今400户的王汉沟村已经有113户入股,2021年入股农户年增收超过5000元。和乡径公司合作承包饭店后,她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饭店。村民变股民拿分红 (图片由王汉沟村提供)突破传统乡村旅游模式7月7日下午3点多,阳光炙热,大地似乎都蒸腾着一股热气,大人们不耐暑热躲在屋里或阴凉处,但在王汉沟村的捕鱼池塘里,一群来自城市的孩子却顶着烈日玩得正热闹。村里打造的万亩标准化种植黄桃产业园区以及农耕研学、乡村休闲康养度假等项目,2021年吸引游客 11.5万人,直接经济带动超过300万元,带动村人均收入年增长1万元以上。
王殿和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满脸笑容,游客被漫山遍野的桃花惊艳。王汉沟村种出来的黄桃甜脆可口,远近闻名,但村民送到城市水果收购站卖的价格并不高,还要搭上送货的费用。必须坚持党支部在乡村振兴中的主导地位,发挥党支部的领导作用。但王艳玲累并快乐着,因为收入肉眼可见地增长,去年挣了10万多,是以前的两倍多。
通讯员 马晓清摄村民累并快乐着第一年分红是1000多元,第二年就多了,分了5000多元。有的孩子不服气,像小鱼一样在池塘里扑腾。
把资源变成资产,把农民变股民,以原有的黄桃等果树种植资源为基础,大力发展产业+旅游,并于2020年与山东中郝峪村共同成立河北乡径运营公司,实行市场化运营、公司化管理。两年前,王汉沟村大胆进行第三次转型,引进了全国乡村振兴模范村庄山东中郝峪村的郝峪模式,开展村集体改革,壮大村集体经济,盘活整合土地、房屋等各种资源。
7月7日午后,刚忙活完夏令营午餐的王艳玲终于能松口气接受采访了。池塘的水只到孩子们小腿,里面放养了小鱼,既保证了安全,又让孩子体会到抓鱼的乐趣。张猛说,传统乡村旅游是观光、休闲,游客来了拍照、采摘、吃顿农家饭,受季节影响比较大,淡季基本就没人了,我们这些项目突破了传统乡村旅游的模式和季节限制,吸引了更多群体,一年四季都可以举办。村民变股民拿分红 (图片由王汉沟村提供)王汉沟村的三次转型作为王汉沟村的老村党支部书记,王殿和曾带领王汉沟村人两次转型。王艳玲以前在桃花节、采摘节的时候就干过农家乐,每年也能挣个万八千的,但并不是家里主业。村里施行村民信誉积分制、用工推荐制等创新制度,不管大事小事,凡涉及群众利益的事, 都严格按程序办事。
今年,至今没出现违反守约的人员。老村党支部书记王殿和一如20年前那样充满信心和干劲儿。
痛定思痛,王殿和和乡亲们商量,改种风险小的黄桃、杏、李子等经济作物。不管是农村孩子还是城市孩子,都喜欢在小河里摸鱼、在田野山地中奔跑跳跃,所以我们的研学项目才这么受欢迎。
这套社员守约在2021年试运行,当年处罚了7人,虽然因是试运行减免了处罚,效果却非常明显邯郸市邯山区交通运输局到邯山区明珠实验小学讲解防溺水知识、进行自救技能培训。
小河道小学常务副校长王志军介绍说。日前,曲阳县齐村镇在辖区的河流、池塘和水库沿岸,设置了50根长约7至8米的救生竹竿,引来网友热议。据了解,为有效遏制溺水事件的发生,河北省已提出联防联控举措,要求水利、住房城乡建设、自然资源、文化和旅游、应急管理等部门加强对相关场所监督管理,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委会(社区委员会)对所辖区域内可能发生溺水事件的危险水域和地段开展全面排查。省消防救援总队一名工作人员表示。
采访中,有教育工作者和救援人员表示,在强化监管的同时,各地也应在各个危险水域和地段,增加设置游泳圈、绳索、救生衣、救生竹竿等紧急救护设施,进一步提升溺水施救能力。户外水域水底状况复杂,危险难以预知。
为什么悲剧会连连发生?记者在梳理过往案例中发现,大多数溺水事故发生在河湖水塘等天然水域。牢记防溺水知识身体不舒服去游泳,最容易发生什么?如遇人溺水,应该怎么做?日前,曲周县小河道小学五年级学生侯旭亮在一份中小学生防溺水知识试题上认真作答。
我们把学校周边的坑塘、沟渠全部进行登记造册,绘制成网格,落实到人,形成全校教师有职责,全员参与防溺水的工作机制。防溺水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学生、家长的重视,需要学校的监管,也需要各相关部门履行好相关职责,共同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据分析,绝大部分学生溺水事件发生在法定节假日、周六日、放学后、午休等时段,主要集中在村庄附近的河流、湖泊、池塘等水域,不易监管。尽管这些区域有的标有禁止游泳、落水危险水深危险、注意安全等警示语,但在无知、好奇和侥幸心理的驱使下,很多未成年人仍会忽略危险下水游玩。采访中,雄安新区雄县雄州镇黄湾村小学校长宋丽敏介绍。他建议,应对未成年人广泛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引导他们远离江河、沟渠、池塘、水库、水井和工地水坑等危险水域,提高防溺水安全意识。
暑期前夕,我校开展了一系列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防溺水知识水平。同时,农村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等由于缺乏照顾,相较之下也易发生溺水事故。
唐山市丰润区常庄镇大杨庄小学学生在蓝天救援队队员的讲解下,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救生圈。遇到溺水情况怎么办?如何进行施救?暑假前夕,河北省多地开展了防溺水知识进校园活动。
秦皇岛市海港区东港镇第一小学邀请相关人员走进校园,为学生普及心肺复苏、救生衣的正确穿戴、溺水救援等内容,并为学生讲解预防溺水相关知识。增强防溺水意识炎炎夏日里,和朋友一起去游泳、戏水,无疑是一件乐事。
发表评论
留言: